当前位置 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详情

打破刚性兑付之难无异于一次灵魂救赎-唐琪
2018-03-27 11:26:20 唐琪 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合作中心客座教授,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

作者:唐琪 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合作中心客座教授,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

来源:华睿律云(原稿首发,转载注明出处来源)

编辑:尹国光


因为一行三会联合推动的资管新政(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),打破刚性兑付成为金融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。

虽然各类人士对此意见不同,但有一点是高度统一的,即均高度认同打破刚性兑付绝非易事。甚至有人认为打破刚性兑付如操作不慎,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。

这里面就引出一个重要话题,即系统性风险与预期的关联关系。

一、预期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甚大

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,信息传递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巨大。遗憾的是,在金融市场中,影响较大的反而是未知信息即预测分析。因为在金融市场中,收益来自于未来,风险也来自于未来。所以说,在金融市场中,人们关心未来甚于关心现在。

预期则是人们对未来的预判。预期之重要价值在于人们根据预期行动。历史以及现在的一切无非是对未来的注解而已。

所谓金融市场的踩踏事件,其实就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发生逆转,从而导致发生恐慌性抛售,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大。

所以,预期是影响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。

二、刚性兑付预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

在这里,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刚性兑付的运行模式。刚性兑付,简而言之,就是即使融资方无力还款,但最终仍然能够实现还款。也就是说,总归有人买单。

客观地说,刚性兑付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。在刚性兑付的保护下,投资者对于投资损失的估计偏低,投资情绪往往高涨,这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。

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是一个转轨制的国家。经济发展和改革实际上是相伴相生的。而改革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“转轨”,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。

转轨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的过程。转轨之所以难,其原因就在于刚性兑付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干部管理领域的“刚性兑付”。员工辞退困难重重是劳动管理领域的“刚性兑付”。上市公司退市难是资本市场的“刚性兑付”。投资亏损无法接受,是金融市场的“刚性兑付”。

虽然我们在尽力推进改革,但目前这种充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“刚性兑付”情绪仍然尚未消散。这就成为我们推进改革的现实阻力。

三、金融市场打破“刚性兑付”阻碍重重

正如前文所述,在全社会各个角落均充斥着“刚性兑付”思维的现实情况下,推进金融市场打破“刚性兑付”无异于一次单兵推进,这无形之中增大了打破“刚性兑付”的难度。

从实务操作层面,打破“刚性兑付”也存在诸多障碍。

   1、投资者维权难度重重。

金融市场的发展,离不开对投资者的尊重与支持。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加大,如何有效维护投资者权益则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。如果我们还是把投资者当做“韭菜”看待,那么投资者也会弃我们而去。

由于在国内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不健全,所以打破“刚性兑付”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健全投资者维权机制。

2、信息真实披露与分析机制。

金融市场的重要资源就是信息。如何解决信息真实披露问题,这也是打破“刚性兑付”的核心问题。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,过往的黑箱操作将难以继续,这也是对资管机构的重大挑战。

3、金融市场的重构。

金融市场的核心原则是风险定价,即合理的定价结构。在金融市场的核心运作中,风险重构将导致市场架构的重构。这对市场也有重要影响。

在货币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双重夹击下,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定位将十分困难。

故此,打破刚性兑付之难无异于一次灵魂救赎。而能否完成凤凰涅槃,这也是对整个社会认知的一次挑战。

blob.png

  简介:(本网站只做原创,客官您关注一下呗!培训中心系中国行为法学会下属分支机构,服从中国行为法学会的领导,以为广大法律工作者、企业提供专业、优质、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最高目标。培训中心立足于自身固有培训业务,本着前沿的课题,专业的设计,一流的师资,务实的教学,优异的服务的培训理念,积极开拓社会力量共同倾力打造最专业、最优质的法律培训平台!)

   注: 本文未经允许,谢绝转载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,否则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!